第1098章 處處精致
大藝術家 by 七七家d貓貓
2022-1-13 21:40
事實上,克裏斯·範朋克對於電影還是做出了專業的點評,在他第二次觀影之後,他又撰寫了壹篇影評,對於電影進行了專業的評論。在這篇評論之中,克裏斯·範朋克對於李安鏡頭的運用、節奏的把握以及主題的升華給予了至高的評價,就如同其他影評人壹樣,克裏斯·範朋克絲毫沒有因為這是壹部同性戀題材的電影就賦予“同性戀”的標簽,因為這只是壹個愛情故事。
另外,克裏斯·範朋克還對埃文·貝爾的表演進行了專業的點評,“埃文用多層次、高難的技巧性表演,讓人眼前壹亮。作為新生代演技領軍人物第壹人,埃文已經在奧斯卡贏得了兩個最佳男配角提名、壹個最佳男主角提名的榮譽,這為他拿下了壹座最佳男配角的小金人,這次憑借恩尼斯壹角又問鼎威尼斯影帝,埃文的表現絕對精彩。恩尼斯內心的糾結、沖撞、掙紮和猶豫,在埃文那微微扯動的嘴角和木訥的臉龐上,清晰地傳達出來,那壹汪湛藍色的眼眸蘊含的深情和錯雜,留下了無盡的遐想。埃文對於角色的把握已經到達了壹個新的層次,恩尼斯就是埃文,埃文就是恩尼斯,無論是西部牛仔說話含糊不清的姿態,還是馬背上英姿颯爽的矯健,亦或者是面對妻子、面對傑克的復雜,埃文讓整部電影都彌漫著壹種融入血液的深刻。也許,埃文距離他的第壹座奧斯卡影帝小金人,並不遙遠。”
克裏斯·範朋克的認錯,可以看做是身為父母對於子女的疼愛,即使責罵了子女,但是看到子女有出色表現時,他還是願意低下高傲的頭顱,給孩子們鼓勵;而克裏斯·範朋克的專業點評,則是站在影評人的立場,給予了“斷背山”應該得到的待遇。
同性戀,作為好萊塢不可動搖的潛規則之壹,因為“斷背山”的出現,似乎已經開始出現了裂縫,那麽,“斷背山”在北美的上映是否順利,又能否真正得到與影評相匹配的關註和掌聲,只有等到十壹工作室確定“斷背山”的北美上映時間之後,大家才能發現了。
所有的影評都出現了,唯壹缺少的,似乎就是“娛樂周刊”了,意外的是,這壹次威廉·伍德並沒有執筆撰寫影評,而是邀請了專業的“滾石”雜誌音樂評論人亞當·羅伊寫了壹篇關於“斷背山”的樂評。事實上,這是壹個影評系列,其中包含了威廉·伍德的影評,亞當·羅伊的樂評,另外還有服裝、鏡頭、演技等多篇評論。“娛樂周刊”為“斷背山”制作了壹個叫做“處處精致”的專題,將這部電影的每壹個細節都拿出來剖析,得到了如潮的好評,也讓觀眾對於這部電影有了更高的期待。
其中,亞當·羅伊的樂評格外惹人註目,因為這次“斷背山”的配樂創作人,是埃文·貝爾!
埃文·貝爾負責制作了“戀戀筆記本”、“神秘肌膚”等作品的配樂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,而“加勒比海盜”配樂團隊中也有埃文·貝爾的名字,這就不為人所知了。這壹次埃文·貝爾負責“斷背山”的配樂制作,完全從零開始,為整部電影重新編制了所有的旋律。所以,亞當·羅伊也被特別邀請撰寫了這篇評論。
不過,亞當·羅伊並沒有到多倫多,他是而後在電影限定放映時才觀看到這部作品的,“娛樂周刊”的這次“處處精致”專題從九月份壹直持續到了來年壹月份,為“斷背山”做宣傳的堅定決心可見壹斑。
“沿著埃文指尖之下的吉他,我開始探知‘斷背山’鏡頭之下的每壹寸膠片,還有恩尼斯和傑克身體的每壹寸。
吉他早已不是新鮮的配樂工具,卻獨獨在埃文·貝爾的指尖演繹變幻,或清脆,或凜冽,或悠揚,或震撼。仿佛每壹毫秒的停頓,都經過了無數的演算和推演,精確而迅猛地抓住了每個人的內心。放縱弦的余音,就好像斷背山上空那閑散的白雲、輕柔的清風,凝視著兩個牛仔的背影,深遠而悠長。
埃文用壹把吉他構建了‘斷背山’的世界,不同於傳統西部片的粗獷狂野,讓細膩精致的風格匯入了斷背山的山脊之中。壹抹幽靜的綠意取代滾滾黃沙,吉他也擯棄了瘋狂,將每壹個靈動的弦音都發揮到了極致。從安詳的恬靜,到焦灼的狂躁,吉他和弦樂團如相濡以沫的戀人,獻上迄今為止最華麗的演出。
開篇那首‘開場(Opening)’,有條不紊地梳理著我們紛繁的思緒,牛仔孤身穿過晨霧,以孤獨而高傲的姿態開場。空靈的調子在耳邊揚起,不帶絲毫造作。舒緩如斯,洗凈所有觀眾心頭塵埃,讓其以至純的目光,註視愛情的無暇。
不似‘開場’的驚艷,‘斷背山1(Brokeback.Mountain.1)’的出場毫無征兆,在潺潺的河水與咩咩的羊群中悄然響起,低調的吉他融入斷背山的靈性,就如著名電影作曲家漢斯·季默所說,不為觀眾註意的配樂才是最好的配樂。吉他的主導,懷俄明州廣袤的自然風光彰顯主人公內心的輕快自如。
‘乘馬(Riding.Horses)’的切入也隱然其中。沒有繁瑣的技巧炫耀,兩個音符構成壹節,簡短卻不單調。埃文知道,只有樸素至極的調子,才能將樂器本來的氣質展現出來。馬蹄與地面清脆的親昵,即使沒有臺詞只有畫面,壹記撥弦便道盡了斷背山的閑靜與繁世的疏遠。
自誕生之日開始,電影原聲便被賦予不同於其他音樂的畫面質感。或者說,情感。電影的音樂必須與畫面、與人物、與故事交融在壹起,那壹個個充滿著情感、沖突、矛盾的情節,與旋律碰撞出最美妙的火花,那若有似無的情愫悄然在心間縈繞。
‘斷背山2(Brokeback.Mountain.2)’在影片中僅出現壹次,卻最微妙。那是恩尼斯與傑克四年後第壹次相聚,在旅館度過壹夜之後,兩人決定前往斷背山,清晨恩尼斯回家拿行李,和坐了壹夜的艾瑪有壹段對話。在恩尼斯輕吻艾瑪離去後,艾瑪轉身緊緊抱住女兒,咬唇哽咽。樂曲這時響起。不似‘斷背山1’以吉他打頭,活潑充滿生機。它壹開始便是深沈起伏的弦樂,繼而吉他響起。雖短短數筆卻足以勾起觀眾們的惋惜揪心。接下來的渲染由弦樂完成,吉他作為點睛之筆,在關鍵之處緊抓要害。艾瑪作為妻子尷尬位置的無奈和掙紮,在這壹刻,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。
若說情之切處,非‘斷背山3(Brokeback.Mountain.3)’莫屬。斷背山的湖邊,是他們最後的壹面。吵架節奏處理得有條不紊。這首旋律落腳於恩尼斯情緒的激動。當恩尼斯情感崩潰,向傑克訴說二十年來的生活辛酸時,音樂響起。如果說‘斷背山2’的吉他是點睛之筆,那‘斷背山3’的吉他則讓情感得到了升華。回到二十年前的歲月,還是那個站在篝火邊站著睡著的傑克,還是那個哼著小曲的恩尼斯。時光在這壹刻仿佛有些混亂,吉他再次空靈地浮動,在曾經的曾經,舒展開來。順著傑克的目光延伸,無數個日升日落重新上演。情緒的變遷,也讓吉他在不同場合,彰顯迥然質感。
在故事的結尾處,‘翅膀(The.Wings)’摻雜著恩尼斯和我的淚水,吉他的和弦漫延著。那句‘傑克,我發誓……’隨著肆意的撥弦,達到全片的高潮。我壹直覺得這是最能代表‘斷背山’的壹首配樂。調子總要上揚,卻又停留,降半個調上徘徊。如同恩尼斯和傑克,如同艾瑪和露琳,只能對心中愛意視而不見,最後只剩惆悵與遺憾。最終‘翅膀’也只是停留在這個並不高的音符上,算是對影片基調的回應。
埃文在吉他,在‘斷背山’中達到了極致,無論他之前創作過多少動人肺腑的旋律,但是這壹闕闕旋律與恩尼斯、傑克的故事結合在壹起時,達到了壹個全新的境界。山間那壹綹綠意的盎然、愜意和憂傷,在吉他的琴弦上下翻轉,悠然回響。”
亞當·羅伊的這篇樂評,是對“斷背山”配樂的評論,同時也是對電影從另壹個角度進行解讀,這也契合了“娛樂周刊”這次專題的標題:處處精致。可以看出,“斷背山”是壹部十分動人細膩的作品,其能夠贏得影評人如潮的好評,並不是沒有理由的。
但是,在這壹片好評聲之中,不和諧的聲音依舊存在,當然不是指保守派的反對言論,畢竟他們沒有到多倫多來,並沒有看到電影的成品,所以還不急發表自己的抗議。真正不和諧的聲音,是來自觀眾們對安妮·海瑟薇的意見。
不是埃文·貝爾,不是傑克·吉倫哈爾,觀眾們用極大的包容性理解了兩位男演員出演同性戀,並且有激情戲的行為;也不是米歇爾·威廉姆斯,觀眾們對這位年輕演員的細膩演出贊不絕口;而是安妮·海瑟薇,在電影中挑戰極限、打破固有形象的安妮·海瑟薇。